01/城市的历史与当下/History and Today of the city
项目基地位于宁波海曙区东南部,东临奉化江。奉化江历史悠久,自宁波河姆渡文化出现的时候就已在;奉化江的入海口,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。随着奉化江的大浪淘沙,宁波城在岁月中积累下丰富的文化遗产,尤以项目所在的海曙市区为著,区内老建筑随处可见,其中天下第一阁、千年月湖、它山堰、梁祝文化园便是名副其实,使得古老的气息与纳新的文化贯穿城中。
项目基地东临奉化江,基地与江岸仅有绿化带相隔,视野平远,江景一览无余。静默流淌千年的奉化江水不禁给人一种启发,让人联想至时间与空间上,对于历史和现代的关系的处理,从而塑造出一个脱胎于文化的空间。
时间呈现出物质的纯粹性。通过时间,复杂的现象将会转化为抽象的自然元素。而也只有抽象的自然元素,可以在时间的洗练下,呈现出古老情绪的光泽。将纯粹性从历史中分离出来,将古老的表达限制在当代的语境之中,是ZSD此次室内项目的核心语言。
02/体块的秩序与自由/Connect indoor and outdoor
项目建筑共4层:一楼序厅,二楼样板房,三楼洽谈区。其中三楼奉化江视野最好,场面宽敞,层高近6米;一层则没有奉化江景,面积不大,层高也只有3米。如何从项目本身的景观资源出发,同时解决垂直楼层带来的流线单一问题,成为了此次项目最大的思考。
因此,室内首先在内部界面延续了建筑外立面的语言,用雕塑体块的方式、包裹了原本建筑的承重柱,以此消弭了室内与建筑的障碍性。雕塑评论家哈姆林曾说过:“雕塑的成就,在于韵律的协调性,简洁性和威力感。”室内让简约几何的雕塑片墙,以结构与比例的把握,呈现出极简却深刻的空间。
其次,室内将原本封闭的电梯厅打开,以电梯、楼梯两项交通,串联起参观的不同路径。然而,我们并不将电梯与楼梯仅仅视作纯粹功能,或将刻画视为纯粹的装饰,而是将设计语言和功能现象视作一个整体考虑。设计利用楼梯的上升方向性,贯穿不同楼层的连续性,并承接至上而下的自然天光,为层高较低的一楼空间里展现出巨大空间跨度的张力。
03/自然的联结与延续/Connect indoor and outdoor
在前期方案阶段,ZSD室内与景观、建筑单位进行了同期彼此间的不断沟通与协调,最终呈现出互通一体的项目作品。从景观入口一直走到室内序厅的过程,是感受城市历史与时间循序渐进的过程。在通过悠长曲折的景观通道后,随着逐渐深入的情绪铺垫,树木在和街道逐渐转移到了背后,最终抵达眼前宽敞的序厅。
室内没有完全地切断室内外的界限,而是在室内设计出与地面齐平的无边水池,在视觉上形成室内与景观连绵的呼应,意向上作为奉化江可延伸的意识联结。一层的小空间和低层高的拥挤感瞬间消失,而呈现出一个开敞、通透的空间。
遵循着意大利建筑大师斯卡帕的一逻辑——感性与理性兼具,我们也在空间中寻求一份刚与柔的平衡。地面与立面采用自然纹理的米色石材、部分天顶和吧台采用温润的实木。选择之初,希望藉由它们的特质及使用轨迹累积出值得时间的醇厚,从简洁的几何体中涌现出关于历史的力量感,砂岩石表面的流淌的则是源于自然的生命力。
04/光线与生命的痕迹/Connect indoor and outdoor
水这个元素在室内每层反复出现,构成了与石材光线等自然元素相呼应的组合。洽谈区四周以玻璃幕墙围护,窗边环绕着一圈水池,与远处的奉化江水相接,浩荡的江水,仿佛就在眼底,让人产生漂浮的错觉。不同光线引入,为空间创造了明暗的区分,赋予了物体间二次的润色刻画。
三层空间,由贯穿整个天花的木质吊顶进行统一,将各种元素寓于宇内,体现了一种经典对称的气势。临窗的建筑承重柱,被转换成展架与片墙一体的切割体块,将整个空间分成了六个区域,以此增加了人停留的动机,增加洽谈区的丰富度。同时体块在窗户便留出了一定退让,使得窗景更为开阔,并保证了水景的连续。
与厚重的石块成对比的,是黑色金属线条的运用,呈现出在时间凝练下,一种纤细的构造和巧思,因而,人们的空间感官所接触的,是雕塑一样的优雅,以及其而被解构的精神。
卡洛·斯卡帕:“只有交界,才有生命。”水与石的交界,产生了平静与力量;光与影的交界,产生了纯粹与完美。无论是对纯粹性本源的探讨,还是对古老和现代的研究,我们都希望在作品中呈现出一种宁静下的生命力。